一般情況下,服藥后抽血化驗是否會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需要根據(jù)服用的具體藥物,以及抽血化驗的項目等情況來進行分析。如果需要抽血化驗,建議遵醫(yī)囑做好抽血前的相關準備。
臨床上常見的通過抽血進行化驗的檢查項目比較多,如血常規(guī)檢查、肝功能檢查、腎功能檢查等,而不同檢查項目所檢測的指標也不盡相同。
如果服用的藥物與抽血的項目存在關系,如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前服用了抗生素,由于抗生素主要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而當機體存在炎癥時,體內的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所以白細胞會增多,若此時服用了抗生素,在藥物作用下細菌可被大量清除,使得機體的免疫活動相對減少,白細胞也會隨之降低,此時則會影響血常規(guī)的檢查結果。一些磺胺類藥物長期服用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濃度,服用磺胺類藥物后,尿膽原檢查會出現(xiàn)混濁,影響結果的判斷。
像雙氫克尿噻、速尿、利尿酸等藥物對腎臟有保鈉排鉀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鉀離子含量明顯降低,故對血液電解質(尤其是鉀、鈉)化驗結果有一定影響。
多種抗癌藥物對人體造血系統(tǒng)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的數(shù)量減少以及肝功能改變,并使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血脂會出現(xiàn)異常變化。
咖啡、可待因、杜冷丁、平痛新和消炎痛等藥物,能使膽總管開口處的括約肌痙攣,從而導致血、尿中的淀粉酶含量明顯升高。此現(xiàn)象在用藥后3~4小時影響最大,24小時后會逐漸消失。
雌激素藥能影響人體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紅細胞數(shù)量減少以及肝臟轉氨酶含量的升高。腎上腺素則可使血糖測定增高,易被誤判為糖尿病的征象。
此外,抗凝藥肝素能促進組織脂蛋白酶的釋放,引起血液甘油三酯顯著下降。治療震顫麻痹的藥物左旋多巴可使測定尿液標本中酮體的顯色異常,從而掩蓋原來的反應,導致難以判斷結果。
為了得到正確的化驗結果,患者可在醫(yī)生允許下,于檢驗前停用對檢驗結果有影響的藥物。大多數(shù)藥物停用后,快則幾小時,慢則48小時,其影響基本就會消失。
若需要化驗的項目與服用的藥物無關,如檢查體內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前,服用了補充鐵劑等治療貧血的藥物,通常不會對機體的內分泌功能造成較明顯的影響。
總之,在日常生活當中,部分人群所具備的醫(yī)學知識有限,為避免操作錯誤,導致檢查或化驗結果受到影響,建議盡量不要服用藥物。如果因檢測項目或身體疾病的需要,必須服用藥物時,應提前咨詢醫(yī)生,遵醫(yī)囑使用藥物,以免誤導臨床醫(yī)生對病情的客觀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