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但因發(fā)病時具有隱匿性這一特點,多數(shù)患者難以察覺。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貧血、下肢腫脹等癥狀,極大地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質量。
蛋白尿幾乎是所有慢性腎臟病的主要表現(xiàn),也是腎臟損傷的標志?!皩τ诘鞍啄?,即使是少量的蛋白尿,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必須明確其病因!”淄博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腎病內分泌科主任李菲菲表示,“持續(xù)蛋白尿的嚴重程度與慢性腎臟病的進展密切相關,必須認真對待,合理控制。”
對于腎病患者而言,如何正確“留尿”可是一個“技術”活兒,一旦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尿就等于白留了。據(jù)李菲菲介紹,尿蛋白的檢查主要有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與尿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三個類別。
24小時尿蛋白是診斷病理性蛋白尿的“金標準”,反映的是不同階段整體尿蛋白的情況。在腎功能正常的腎病患者,一般漏出蛋白越多,說明腎臟損傷越重;隨著腎功能的惡化,腎小球濾過率的降低,尿蛋白反倒逐漸降低。24小時尿蛋白成年人正常參考值:0~150mg/24h。
1、晨起后排尿后留尿,一般在早晨7時開始至次晨7時最后排尿,將期間24小時全部排出的尿液,盛于備好的容器內。
2、天氣炎熱氣溫高時,第一次留尿后需放入防腐劑混勻,以防微生物生長,影響結果準確性。
3、留尿前,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目的是不讓陰道分泌物、包皮垢、糞便等污染尿樣本。
4、避開月經(jīng)期。
5、收集尿樣標本后最好在1~2小時內送檢。
6、留尿前避免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C可增加尿潛血的假陰性幾率。
白蛋白是人體血漿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尿白蛋白增加在反映腎損傷方面更敏感。尿ACR不僅是糖尿病腎病早期損傷的標志,也可以通過尿ACR在早期發(fā)現(xiàn)高血壓、肥胖和代謝性障礙等疾病引起的腎損傷。尿ACR在留尿上比較方便,受影響因素較小。
有部分人疑惑,是不是查了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就不需要查這項指標了?可以這樣說。如果24h尿蛋白定量都超標了,尿微量白蛋白肯定也超標。這項指標主要用來判斷一些早期存在尿蛋白但又不明顯的類型的腎病。比如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這些繼發(fā)性腎病,觀察尿液能發(fā)現(xiàn)泡沫,但是尿糖、血壓高也會引起尿里有泡沫,因此要判斷腎臟是否有問題,可以查下尿微量白蛋白。
準確的檢查,可以盡早地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并及時的治療;定期復查,有助于觀察自己目前的病情變化,并做到合理用藥,希望各位腎友們重視起來!